本文转自:人民网-贵州频道配资专业网上炒股
盛夏7月,习水县程寨镇大合水村的山野间弥漫着浓烈而独特的麻香。花椒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采收季。与往年不同,山间此起彼伏的不再只是农人的吆喝声,更有旋翼强劲的嗡鸣声。
大合水村的山野间弥漫着浓烈而独特的麻香。花椒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采收季。罗金摄
7月1日,走进大合水村的花椒基地,椒农们手持高效电剪,麻利地剪下一串串沉甸甸的花椒枝,并将枝条迅速“打包”、牢牢捆扎。在村技术员的操作下,无人机精准悬停,套上花椒枝后腾空而起,下方悬挂着四袋鼓鼓囊囊的花椒枝,稳稳掠过绿意盎然的山坳,朝着700米外的加工厂房飞去。
无人机精准悬停,套上花椒枝后腾空而起,稳稳掠过绿意盎然的山坳。罗金摄
“看好了,一机四袋,稳稳当当!”大合水职业经理人袁远松站在起降点,身穿醒目的反光背心,手持对讲机,熟练而专注地调度着繁忙的空中“椒”线。他指着头顶待命的无人机笑道:“以前摘了花椒,得靠人驮着走半小时山路到马路边,再装车运回厂房,一趟下来人累得够呛,花椒还容易损耗。现在好了,无人机载重一次150多斤,相当于两个人的驮货量,从山间到厂房2分钟就到,省力又省心。”
“真是神了!这么陡的山,以前靠人走一趟要小半天,现在几分钟就搞定。”椒农李大哥兴奋地比划着,“省下不少工夫,花椒磕碰少了,品相更俏,价钱自然更好。”
通过申请“珠遵协作”帮扶资金275万元修建的大合水村花椒烘烤厂房。罗金摄
在大合水村花椒烘烤厂房,椒园内采收的鲜花椒,在全自动烘干设备的加工下,经过烘干、分离、过筛等环节后,运往仓库进行储存、销售。
据悉,大合水村花椒烘烤厂房通过积极对接“珠遵协作”政策,先后申请帮扶资金275万元修建。包括干花椒、青花椒加工厂房建设及全自动烘干设备购置。项目通过整合资金资源,构建起集花椒加工与烘干于一体的标准化生产场地,为花椒产业的深加工及产业链延伸提供了硬件支撑。
椒农们手持高效电剪,麻利地剪下一串串沉甸甸的花椒枝。罗金摄
“全村500亩花椒进入采收期,我们通过聘请职业经纪人全程管护,到今年的效益特别明显。干花椒、鲜花椒产量预计都能达2万斤,每天带动40多人就业。”大合水村党支部书记胡孝明站在花椒烘干厂房前,望着空中穿梭的“铁鹰”,感慨万千:“无人机投入使用后,成本降了,效率也翻了番,采收运输成本就能省下近1万元。更重要的是,这让更多村民看到了农业的新可能,现在村里已有2名返乡青年掌握了无人机操作技术。”
大合水村花椒烘烤厂房内,工人正在烘烤花椒。罗金摄
据了解,今年6月,大合水村通过向上申请助农资金24.7万元,购置了2台无人机及电剪、喷雾器、打草机等涉农工具。除运输外,村里正计划将无人机应用于病虫害监测、叶面施肥等环节,让“空中新农人”在更多场景大显身手。(刁苓沙、罗金)
鼎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